【 花精 FAQ 】花精和花藥有什麼分別?

Posted by Linda Lau on

flower essences

其實指同一樣東西,只是不同叫法,香港常用花藥、台灣以及大中華地區叫花精。

有關花精中文譯名的歷史脈絡,我目前整理出來大概如下:盤古初開時,花精始創人 Dr. Bach 用的字眼是 " flower remedies",而當 flower remedies 於 90 年代被華人地區的醫生採用及推廣時 (主要由台灣的崔玖醫師,以及香港的黃偉德醫師領軍),一開始都以「花藥」稱之,也貼近 remedies 的原意,而黃偉德更於 2002 年出版了首本有關花藥療法的中文著作《因為花藥,我學會了愛》。

後來「花藥」在港台兩地發展出不同命運:在台灣,由於受醫療相關法規所限,花精不能被叫做「藥」,業界就採用的 flower essence 中的 essence 一字,譯為「花精」,事實上也更符合 flower remedy 的近代發展 --花精走入尋常百姓家後,不一定需要醫生才能處方,家家戶戶都可以用作日常保養。

店主一開始學習 flower essence 時,也是叫「花藥」,事實上我也覺得以廣東話發音來說,花藥比花精順耳,但為什麼決定改口叫「花精」呢,主要是發現到以下幾點:

1. 叫花藥,大家有戒心,或者覺得藥是病了才需要吃。

做這個工作以來,我收過最多的問題,是「我最近看醫生,是否能吃花藥」、「你開給我忍冬,忍冬是金銀花吧,中醫叫我不能碰金銀花」,而不論我如何解釋花藥不是藥沒有副作用人畜無害不會與任何藥物起衝突,大家還是以謹慎心視之,或者在吃藥期間自動停吃。

其實花精不但不會影響傳統醫療效果,甚至可以幫助移除治療期間的心理沙石,加速復原,有不少醫生/獸醫會同時開醫療用藥以及花精。

但大家的 FAQ 令我體認到,假如要讓更多人願意認識這個療法,叫「花精」比「花藥」有利:我嘥口水事小,用者有戒心,才是真正影響治療的部份。

2. 「是藥三分毒」,花精,完全安全無毒,吃錯了,最多就是沒有任何反應,不會出問題,所以叫「花精」比「花藥」合理。

3. 雖說香港是華人地區花精教育的先驅,然而後來台灣人的鑽研更深,近年有關中文的花精著作,幾乎都由台灣出版,當地對花精的認受程度也遠比香港高。

我想,要讓花精更廣泛地為人所認識,必須要接駁更龐大的知識庫 --今天你可能覺得花精很另類很 niche,你上博客來找「花精」的書,可是有滿滿 13 版!! Meanwhile 如果你打「花藥」,你會得到一些書名,但沒有半本書是關於花藥的, 連黃偉德的一本也早已絕版了。

老實說,成為一個「花藥賣家」,讓大家都來找我買花藥,並不是我的志願;讓大家都來認識這個療法,展開更深入的討論,帶動更廣泛的應用,才是對人類有長遠的益處(人馬星群太陽九宮人!)所以即使有機會被覺得怪怪哋,我還是先行把改口叫「花藥」做「花精」。我跟一些差不多時間在推廣花精的夥伴,也有此共識。

所以,大家喜歡叫花精/花藥都可以,我都會應,沒有對錯

(但花精跟精油就是。兩。回。事。了)


Share this post



← Older Post Newer Post →